台韓,台日,日韓這三場看的好精彩,我已經好久沒看到中華隊出賽
本來看到中華隊與日本那場被Call game,雖然心中蠻幹林華韋,為什麼很明顯選手狀況那麼差,還要派上來投
不過反正日本就是那麼強,調度正確也是會輸,所以還是看得很快樂,反正志再參加!
結果今天看完日韓之戰,韓國在前幾局被壓著打,靠著強運跟傑出的守備僅丟兩分,然後死咬著不放,最後逆轉日本!才發現,原來我也是那種沒用的人
常看職棒就知道,日本比韓國強,這沒什麼好爭的。
可是人家韓國就是不服氣,人家就是努力,是啦!日本是比較強,可是韓國贏了就是贏了。
反觀我們中華隊,
是啦!我們的牌不好,輸也是應該的。可是亂打就可惡。
大陸被日本call game就算了,沒有大陸人在乎棒球,
就像我們不會在乎我們每次足球國家代表隊都被打成乒乓球比數。
可是我們在乎我們的棒球....就算是對上火星人
林教練你就說句大家都盡力了,盡力個頭!這個調度你敢說你盡力了.......
輸日本是應該的,可是這樣的比賽結果跟過程你跟我說盡力了
選手的水準不可能因為短暫集訓變好,
找出狀況好的選手跟適當的投手調度是教練的責任吧?!
沒有任何一個教練會在國際賽上面派王牌投手出來當敗處....
我就不信投手在練投的時候你沒看到他們連好球帶都丟不進去,
許文雄狀況這麼差你也可以派上來?
然後留一堆ACE,看中華隊被屠宰?
有人真的會認為一定要用潘威倫對上大陸隊我們才不會輸嗎?
你要賭陽同學,看看可不可能變成經典賽伏兵,
我同意,反正就是賭,贏了就是教練調度有方,
好,輸了,而且上來連好球帶都找不太到,
身為決定要賭的教練團,是不是應該拿出勇氣承擔結果
說什麼我們盡力了,你說這樣的話,對那些度爛你調度的球員跟球迷怎麼交代....
對日本能打出對韓國的氣勢,纏鬥到最後,
然後對上中國因為力氣放盡而陷入苦戰,我想大家眼睛都是雪亮的,不會有人怪罪中華隊。
輸又如何,比賽一定有輸贏,重點是好不好看,盡不盡力!
問題是,全部人中最沒有鬥志的就是教練........
被打慌的不是許竹見,是腦殘的教練團!
還有我們這種指會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觀眾......
我發誓,以後幫中華隊加油,不到最後一分鐘,絕對不放棄,對上火星人也一樣!
.希望所有穿上CT的球員也是一樣!
中華隊加油........
目前分類:小記事 (9)
- Mar 06 Mon 2006 05:33
2006 經典賽
- Feb 22 Wed 2006 04:36
都是裁判不公平!!!!

(法國隊)
現在是TORINO冬季奧運期間!對於處於亞熱帶的台灣,大概沒有人在意。法國人可是愛死了冬季奧運,每天都在撥。那些背槍射擊滑雪,或是拿刷子在冰上刷來刷去的白癡運動,可是無聊的要死,但是這幾天晚上都是直撥冰上舞蹈等,真的是好看的!
昨天是冬季奧運雙人自由舞蹈決賽!法國其中一組在前兩項得到前五名,也就是幾乎是如果最後一項有不錯的演出,那幾乎就是拿牌的保證,法國電視TF3的轉播記者跟講評,可是寄予厚望一直勝讚法國隊會有優秀的演出!法國隊的Delobel與Schoenfelder是最後一組出場,在法國隊出場之前,每一組都被技術講評阿姨批評,這個不好,那個不對….不過外行人如我,覺得最後出場的幾組都有超級優異的演出,隨便給誰金牌我都不會有意見。不過當法國隊出場的時候,兩位姐記者伯伯可是幾乎除了Manifique, excellent(太精彩!完美!)之外可是甚麼話都沒說!不過法國隊的藝術感十足,堪稱完美,技術評分的部分我是外行人…看不是很懂,不過剛剛那位惡毒的阿姨都說:這個一定有牌,實在是太完美之類的……
好了,給分出來的時候,令人意外的是,法國隊的分數只有平平,最後落到只有第四名,對!第四名,就是沒有牌…..當然,這時候場邊的觀眾也開始鼓譟!
這時候那兩個剛剛只會說Manifique,Excellent的記者可是抓狂了!『這實在是醜聞!(Scandal)』『這實在是不公平』『裁判有問題』『都是裁判不公平!!!!
』…..之後說的話越來越難聽,最後離譜到電視台轉播中心的人出來阻止他們這樣說下去。
哈哈!這真的是好法國人!
- Dec 18 Sun 2005 07:54
法國的怪現象----三天的假期
意料之外有了三天的假期。這百忙當中得到的假期,有個驚奇的理由,一定要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有這樣的假期。
蒙帕那斯----巴黎市中心最高的大樓,也是法國最早的摩天大樓,當年建好之時風光了好一陣子。沈寂了許久,最近這棟大樓又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因為他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綿污染建築,對裡面工作的人員造成危害!而根據估計,去除石綿預計要兩億四千萬歐元。
石綿有什麼可怕的?研究證明,長期吸入石綿會造成胸膜間瘤(mesothelioma),根據本實驗室某小兒科醫生指出(我們只有小兒科,血液科與感染科醫生,沒腫瘤科醫生,將就一下好了),石綿吸入以後,身體沒有辦法排出,肺部的巨嗜細胞會把石綿的纖維吃下去,但吃下去以後,這種非有機的物質沒有辦法被細胞消化,最後還是堆積在肺部。石綿具有刺激性,長期刺激下來肺部細胞最終會癌化,成為癌症。法國政府有嚴格的防火建築法規,在70年代發現石綿的致癌性而禁用石綿之前,巴黎,甚至整個法國都大量使用石綿做為建築材料。
(肺部的石綿纖維)
到現在都是前言。重點是:喵的,我們實驗室所在的巴黎五大醫學院大樓也是棟石綿樓!
根據法國法令規定,公共建築中,具有石綿的部分必須要拆掉,或是拆除重建,所以我們大樓要施工去除石綿。因為找不到替代空間讓安置大樓內的實驗室,必須採『部分施工』:封閉大樓一部份施工,其他部分繼續使用。這樣一來我們就必須在亂七八糟環境惡劣的工地做實驗…..,不禁令我想起當年 居理夫人在那間沒暖氣的破爛房間做研究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她得了諾貝爾獎,不過別忘了她因為實驗所以得血癌而死的……
去年中,工程開始了,因為先施工的部分不在我們這邊,剛開始一切還好。直到某天中午,我們實驗做到一半,突然大樓緊急警鈴大作,同時廣播說:『本大樓遭到污染,所有人員馬上撤離,馬上撤離…』;同時,帶有面罩與N95口罩的安全人員出現,強制所有人馬上離開,並一間間的關閉實驗室。慌亂中,大家都跑出大樓,面面相覷,在寒風中淒苦的看著醫學院大樓,想著裡面正在做的實驗,與忘記拿出來的大衣….還真冷說。大家交頭接耳的討論:難道有病毒污染?難道有人打翻了劇毒物質?經過負責人解說才知道,是三天前的例行石綿檢查,在大樓某一層樓非工程區,發現空氣中有石綿纖維。喵的,三天前的檢查,到現在突然宣布緊急撤離,這不是搞笑嗎?……..三天我們吸都把空氣中的石綿吸光了。都拖了三天,現在在緊急什麼呢?
又一次,早上乖乖到實驗室,發現大樓入口被封鎖,詢問後是例行檢查發現又有污染(當然是三天前的檢查結果),可是大家都有東西必須上去處理。施工單位與安全人員堅持,按法律規定是不允許進入石綿污染的封鎖區;商量的結果,想要進入的人,需戴上N95口罩並穿上隔離衣,在工程人員陪同下,才能進入實驗室,而且只能待上十五分鐘(因為N95的隔離效果有限)。那樣的畫面,感覺好像在演『危機總動員』或是『SARS之和平醫院』。
之後又有好多次污染事件,一下子關閉特定區域,一下子宣布某層樓人員兩天內不用來上班。在恐慌之中,巴黎五大決定召開說明會,請了工程單位與石綿專家來解釋現在的情形,試圖安撫人心。根據專家的說明,在不施工的時候,大樓內空氣中檢測不出石綿纖維,所以完全沒有安全上的問題(既然沒什麼問題,為什麼要做這工程!?而且做了工程反而污染。)而施工的時候,在工程區與正常使用區域間做了雙層隔離措施,所以雖然工程區的石綿指數會很高,上到數百單位—工人需要帶氧氣瓶,因為這樣的纖維數量,隔離口罩很快就會飽和而失效,所以工人根本不吸工程區的空氣。其他非工程區,因為有雙層隔離措施,理論上應該不會有污染。這幾次的污染事件,都在他們意料之外,他們也解釋不出所以然,因為污染的樓層根本沒有施工。他們懷疑大樓中有設計圖上沒有的管道或通道,導致工程區的石綿通過這些管道離開隔離區,污染到正常使用的區域。(難道這棟大樓是歌劇魅影中,充滿秘密通道的巴黎歌劇院嗎?說不定大樓地下還有一個水池,裡面還躲著一個製作科學怪人的瘋狂科學家!)。但他補充說明,請大家不要怕,因為幾次的非工作區域污染,其污染指數只有個位數個單位,這是很低很低,幾乎不用擔心。他解釋說,法規對於石綿纖維濃度,是要求必須要驗不出來才算合格,但是這麼沒有證據在這麼低濃度情形下,石綿會有致癌效果。為了安撫大家,他還舉了個例子:巴黎以前大量使用石綿作為防火材料,以致於石綿處處,『甚至巴黎的空氣中都有10-20單位的石綿纖維在飄,你走在路上逛街都會吸入石綿…..』,啊…….這反而讓我害怕了起來,原來住在巴黎隨時都籠罩在致癌的危險中,巴黎真不是個人住的地方。而從報紙上面看到:未來三十年間,法國將有十萬人因為吸入石綿而罹患癌症………。解釋完以後,果然大家繼續恐慌,因此,工程被迫停擺。
直到最近,巴黎第六大學幾棟同樣有石綿問題的大樓,因石綿拆除進度落後,上了報紙,所以我們這棟大樓的拆石綿工程,在施工單位百般保證不會再發生污染的情形下,又在兩個月前開工了。
上星期五的下午,正在準備星期六實驗用的材料時,突然收到醫學院院長的一封信,因為一樓又污染了--當然,這又是三天前檢查的結果--工程單位決定把工程結束並清理大樓,決定當天晚上起封閉大樓,直到星期二上午,再『視情況決定何時開放』。剛開始同事們還不是很在意,反正繞過警衛偷偷溜進來就好了還是可以正常工作。而且,請來的專家不是說這棟大樓很安全,『待在大樓裡得癌症的機會比逛香榭大道的機率還低』!!
但經過詢問後得知,這次封閉是很『認真』的,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出現在大樓內,否則施工單位立即停止施工,並追究責任。遠因,因為我們老闆在某次封閉期間,率實驗室眾人硬闖進來(還跟警衛打起來),硬要大家在沒電的大樓裡面『工作』,引發衝突。另外更重要的原因,巴黎六大(我們隔壁友校)的石綿大樓逾期沒處理,在兩個月前,巴黎六大校長上報紙並被起訴,將面臨刑責。所以現在本校上上下下各『長』們,對石綿問題突然關心了起來,決定用『法規』而不是『校規』處理:封閉期間,硬闖者直接法庭見………………..。我們遠在以色列開會間度假的老師,還寫信對我們不能工作,表示哀悼之意(老闆,你要不要再闖闖看啊?!)!這時候我們才瞭解問題的嚴重性,大家只好人仰馬翻的處理三天不能來實驗室帶來的問題,幫那些細胞準備三天的養分……..
這就是我可以在這邊寫我BLOG的原因,因為法國亂來的官僚體系與不良的施工品質,所以天上掉下來了三天的假期………………….。另外,大家看了這篇文章後,下次來巴黎玩,記得行李內要帶好隔離衣與N95口罩,在逛香榭大道時使用。至於我自己?我們實驗室裡面比石綿毒的東西多著,不需要擔心這個………
- Dec 12 Mon 2005 04:32
Enquete de sante:終止懷孕
這是今天晚上TF5節目,真的很可怕。
1.法國大部分的醫生搞不清楚避孕的新技術,大部分法國人還用口服避孕藥,因為醫生不願意接受新的方法(皮下直入,或是那種緩釋性製品)。
2.在法國,大醫院很討厭墮胎手術,所以病人覺得被歧視的感覺很明顯(醫院不給病床讓病人休息,手術後馬上讓病人離開)。
3.法律規定,未成年懷孕,不需要父母同意,醫院應該免費為想終止懷孕的病人服務,但是事實上,沒有一家醫院幫病人免費做這個手術。
4.有超過一半的醫院(包括巴黎)不願意幫病人做終止懷孕的手術或是治療,剩下的醫院就糟糕了:病人需要預約一個半月到兩個月才見得到醫生,已經超過使用RU486的期限,所以幾乎都需要手術終止懷孕。
5.電視中打電話給醫生,問他關於終止懷孕的事情,醫生鼓勵他生下來,並恐嚇他終止懷孕手術,孕婦可能被起訴,面對十五年的徒刑。事實上,根本沒這回事,只是他搞不清楚狀況。
6.因為沒有根本沒有足夠的醫院處理,所以每年超過五千到八千法國人出國(主要是荷蘭)手術,他訪問一家荷蘭醫院,他說超過一半的病人來自於法國。價錢是800歐元,要自己付費。
7.法國法律規定,藥局應該免費供應事後避孕藥,事實上,訪問的八家藥局中,四家拒絕給予。拒絕的那四家還口出惡言:『為什麼要找我要,這裡有很多家藥局』『你自己為什麼不小心』『事後藥三天內吃就好了,反正你還有三天可以去找別人給你藥』。
最可笑的,這個國家是發明RU486的國家,結果他們自己用不到.....
- Dec 07 Wed 2005 06:08
音樂播放-----請手動開啟
剛剛突然發現,無名的網頁可以直接上傳音樂播放。
所以決定以後每週一首法文歌........
網站有音樂總是比較有趣,但是有很多煩人的地方:
重開一個網頁,音樂就重新播放一次。
或是開兩個網頁,音樂就會重複,聽起來頗噁心。
因此決定採用手動播放,想聽的朋友請自己點右邊的播放來聽。
現在的背景音樂是一首法國老歌『Musique』,這是由『Star academy 2』重唱的版本,
『Star academy』是一個法國電視節目,類似那種歌唱新人選秀節目,一年一季,
第一季的得主Jenifer是目前法國一線歌手,但是第二季以後的就.........(下次來撥Jenifer的歌好了)
Musique是第二屆『Star academy』的主題曲,很活潑我很喜歡,這屆還有一個歌手Anne Laure,我非常的喜歡,人長的可愛,
聲音又超級的棒,可惜她很早就淘汰了....
不過她的Fans還不少,還幫她做了一個網站歐...一直鼓勵她,雖然他沒贏得第一,不過現在還是一直有在出專輯
目前他有官方網站
http://www.sibonlavie.com/
- Dec 02 Fri 2005 06:05
流言......

圖:實驗室照片
今天同事談起他們在醫院裡面看到的病人。
病人是一個成人,因為手部淤青與一點點不舒服來看醫生,淤青不是什麼大問題,醫生還是抽個血看看。
沒想到不看還好,一看以後發現,他的白血球數量幾乎為零,這就糟糕了,說明免疫系統幾乎消失了,這個病人很容易受到感染而死。緊急安排住院隔離並做仔細的檢查,抽了骨髓檢查後發現,幾乎沒有白血球生成,而且紅血球的造血功能也低落。因為病人年紀很大,應該不是遺傳問題,比較像是環境造成的(例如大量的放射線照射造成骨髓死亡),但是這麼大的放射線劑量幾乎是不可能在一般的生活環境遇到。經過其他仔細的檢查(病毒感染,中毒),也都找不到原因。
搞了半天找不到頭緒,醫生問病人你是什麼職業的(難不成在核電廠工作或是法國核武中心),病人說:沒有啊,我在電話公司的大哥大通訊部門上班…………
故事說到一半….發現全實驗室的人正在低頭關手機………………
(這應該是巧合,其實這樣的CASE不少,大部分都是原因不明)
- Jul 15 Fri 2005 19:03
慢食讀後心得
慢食讀後心得
作者謝忠道大概沒有疑問,是台灣人中最瞭解法國飲食文化的高手。看他的介紹美食的文章一直是種享受,文筆好,見識多。不過這次看到他的這本美食與文化比較的大作,其中的幾篇文章卻失去這個味道…….
全書有一個次主題,就是以法國美食文化的角度,省思台灣飲食文化的現狀。可惜這不是本『飲食文化比較學』,而是如作者所說,是一個以偏向法國的角度來『修理』台灣現在的飲食習慣。當然,我沒有作者的生活經驗,不曾花一萬塊(可能還不夠)去吃三顆星,但正因我是平民死老百姓,我覺得我沒有辦法同意書中很多看法。
我覺得一個問題在於,比較是不公平的為出發,作者在書中提到所有給予他快樂印象的餐廳,最便宜的也是超過40歐元一餐,而且是在一個鄉下地方。但是提到台灣的飲食,所對比的對象都是路邊攤,甚至只是一般的餐廳。這是個不公平的比較。另外,很多事情很明顯是選擇性比較,像是批評台灣美食街找位子沒服務,台灣食材常有問題,羅浮宮底下唯一賣吃的地方,就是走美食街路線,而台灣之前賣的假蜂蜜,最少有兩個牌子就是來自法國,
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比較:我說說我在法國的飲食經驗好了,我自己對於法國餐飲的經驗是:法國是一個沒有辦法吃飽的地方!為什麼這樣說呢?在法國是沒有辦法在『260塊台幣』以內吃飽,這個價錢是法國麥當勞一份餐飲的價錢,也是『全法國能坐下來吃東西最便宜的價錢』。考慮兩國物價的差異,經濟學人的物價指數,法國大約是台灣的1.8倍,那很簡單,就是台灣約140塊,140塊在台灣,吃好是不太夠,但是吃的高興滿足絕對沒有問題。這個價錢,也就是6.5歐元,在法國的其他的選擇只有希臘三明治(台灣叫做沙威瑪),panini(白麵包用機器烤成焦焦的,然後加些cheese),中國餐廳,或是到麵包店買冷三明治外帶,當然,也可以到超市買微波食品。我可以用一句話形容這些東西的味道:恐怖噁心。當然,很多法國人也是到餐廳用簡餐,可能就是一碗沙拉吧!那可能要四百塊台幣。法國的最低工資約1100歐元。相對於台幣是44000,很多法國人的薪水是差不多在最低工資(這跟台灣差很多)。賺四萬塊台幣的人,是不會每餐吃400塊台幣的吧!因此我們考慮一般人的生活時,台灣人就明顯在吃上面有更多與更好的選擇。我承認作者提到的問題,台灣的飲食沒有文化,但當我吃完一碗好吃的肉羹麵,喝好喝的珍珠奶茶走在台北街頭,想到這樣只要花我1.8歐元的時候,妳能挑剔什麼呢?!考慮過物價指數的3歐元,嘿嘿,在法國妳連坐下來的資格都沒有。
另外作者提到的服務問題,這也是不敢認同:作者又用他的米其林星星餐廳對比台灣,可惜我很少去星星餐廳。法國在20塊歐元以下的餐廳很類似:餐廳老舊,位子非常小,然後全餐廳不會超過一兩位服務生:點菜走到妳面前,發現你還沒決定,絕對轉身就走;然後點了菜以後,到上菜需要超過半個小時;要服務生加個水要叫半個小時;然後付帳的時候,光叫服務生要花20分鐘。吃完一頓飯要花兩小時,果然是『慢食』,可是大部分時間都在枯等。更不要提吃什麼,很懷疑在這種沒有服務跟空間的餐廳中,錢都花到哪裡去!我想這種經驗,跟在台灣那種400吃到飽的餐廳比較,我寧願在台灣吃,起碼用餐的空間大些。
作者書中提到的幾點,都蠻值得台灣飲食界或是喜好美食的人省思。但是其實看看台灣這幾年,在吃的上面的多元化,精緻化,已經大幅度提升,台灣能吃的的義大利麵跟日本拉麵,比能在巴黎吃到的好多多了!而且在網路上,也可以看到一群熱愛精緻美食的新台灣人,甚至為了醬油都可以討論半天,很多古法老店也慢慢出頭。我想,我們可以用更正面的角度,來面對台灣的飲食文化的進步才是。
- May 22 Sun 2005 21:59
HIV
VIH
昨天從家裡出門的時候,發現大門口的玻璃上貼上一張紙。
寫著:
法國國稅局
姓名:AXXX
地址:XXX, 75015, Paris
VIH帶原
退稅 165歐元
那個AXXX是我們的鄰居,因為他的名子非常特別,所以印象深刻。VIH,則是法文中HIV,也就是愛滋病病毒。
我不知道是誰,是為什麼,會把這樣一張紙貼在這個地方,因為一貼出來,所有人就知道,我們有一個鄰居是AIDS患者。而且,那個人是如何拿到這樣很私人的資料。這樣實在是很過份,因為任何人的健康狀況,應該被視為個人隱私的一部份,怎麼可以隨便被公布。而且,貼這張紙頭的人,一定是對HIV病人有所懼怕或是歧視,所以才把他公開的。但是反過來說,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做呢?
我想貼這公告的人,不是門房,就是清除垃圾的清潔工,因為只有他們會拿到這樣的資料。我想,他們一定是想趕他走,或是想表達他們的不滿,不然何必公布呢?我在想,如果是清潔工人,發現清運的垃圾中,可能包含HIV病毒,他們會擔心自己不經意間受到污染。因此當發現這樣的事情,他們是不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立場,而做出這樣的舉動。
我也很震驚,因為原來HIV離我這麼近,也開始考量我跟HIV病毒間的關係。我也開始後悔,每次丟垃圾的時候,常常為了避免垃圾丟不好,而伸手進去公用垃圾箱裡面。萬一,我那位HIV鄰居沒有處理好他自己的個人衛生用品,我不就倒楣了。
台灣的法律規定,不得公開HIV病人,因為我們知道,社會上對HIV病人會有歧視。但是我們對HIV病人的歧視,是不是反而傷害到我們呢?因為我們歧視他們,他們只能隱藏自己,但是隱藏自己,卻多多少少會傷害到公共衛生的利益。我知道,我的鄰居傳染給我的機率幾乎是零。但是,如果我知道他是HIV病人,我會更注意我的行為,讓我感染的機會從幾乎是零變成完全為零。我們的清潔工,他是不是沒有被充分告知他處理的垃圾是具有致命感染性,因此他才這麼憤怒呢?這樣說來,我那位HIV鄰居是不是為了保護自己,而忽略的他人的安全呢?因為他的隱瞞,我們也不知道他的衛生習慣是否有顧及到他人的安全:她如果是女生,他有沒有處理好他的衛生用品,如果是男生,他有沒有處理他使用過的保險套或刮鬍刀呢?
大家都宣導,這樣被感染到的機會很低。中樂透的機率很低,但是每年都還是有人得獎。在實驗室中,操作有感染性的物質,操作過程中必須全程戴手套,而廢棄物需經過高溫滅菌,然後交由專門的處理公司處理。但是我不知道,我的鄰居是用什麼樣的方法處理某些會帶病毒的垃圾。也許他有好好處理,以許沒有,就跟他的病一樣:我們並不知道。
我很同情我的鄰居,我希望他能戰勝他的疾病,離我們家三站地鐵的地方,就是巴斯德研究所,也是當年分離出HIV病毒的地方,如今他們也正在跟HIV病毒作戰。我也對於那些人這樣很可惡的公布他的疾病感到生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些小小的不高興:我自己的安全是不是也被忽視呢?我可以理解我的鄰居他不告知的我,但是我對於我自己的安全被忽視也感到不安:當SARS流行的時候,大家會互相提醒小心,但是當有人在我身邊身上帶有難以治療的病毒時,為什麼沒有人跟我說?這是我鄰居的錯嗎?不是,他不能說,說了以後他會有莫大的壓力,我如果是HIV患者,我也會選擇不說的吧!是誰給他的壓力,不就是社會上歧視的眼光嗎?
我們在保護HIV病人不受歧視的同時,是不是有保護到公眾的安全呢?這追根究底,是不是就是我們自己的歧視,傷害了我們自己?這是我們社會必須檢討的問題。希望大家能把AIDS與HIV看成一種病,就像是SARS一樣,得病人的病沒有錯,可惡的是病毒,而不是病人。只有這樣,社會能與病人合作,在病人與社會利益間取得最佳的平衡。
- Mar 07 Mon 2005 02:54
Buc的晚餐

跟我最好的同事是德國人,一個小兒科醫生。小兒科醫生不稀奇,可是200公分的小兒科醫生就尷尬了:每次看他拿低的東西,都要像長頸鹿一樣把腿打開,降低身體高度。很想知道他看小病人的時候,是不是也要用這種『長頸鹿喝水的姿勢』。他的另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他現在才三十四歲,他已經有四個小孩,最大的一個已經十一歲了,很難想像他是個現代人…
這個週末他邀請我們實驗室所有亞洲人(其實是三個台灣人加一個大陸人,為了政治正確,不能說是『請所有中國人』,這是他堅持的,我教育的不錯吧)到他家晚餐。他住在Buc,是個連巴黎人都沒聽過的地方!其實Buc就在大名鼎鼎的凡爾賽宮隔壁的小鎮,應該不超過兩公里,不過已經有郊區的感覺。他的房子是個Maison,中文就是透天厝,有一個在小溪旁邊的庭院,還有個可愛的壁爐,壁爐裡燒的就是從院子裡撿回來木頭,散出濃濃木頭香,這可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看到有人家裡真的『用』壁爐。房子是路易十五時興建的(關於這點,他們家人各說各話,一下說路易十四,一個說十六,所以取平均一下),深咖啡色的樑柱,上面斑駁的痕跡,真的很有感覺。當然,舒適度也跟十八世紀一般:房子冷的鬧鬼,開暖氣都沒用,然後天花板有些地方不夠高,他走路必須彎下腰。問他這樣會不會很辛苦,他說:人一生中能有機會住在18世紀的房子呢?果然是樂觀的人…………..
晚餐有他們夫婦和四個小朋友,還有兩個東德,不對,兩個德國東邊來的朋友(要注意政治正確)。桌上當然是德國菜,還有來自德國的啤酒。啤酒真的是不錯,不過晚餐就真的蠻德國的,我就不說了(沒有任何不敬的意思,但是真的沒什麼好說的)。吃飯作我右手邊的,是她的二女兒Esthel,Esthel今年十歲,長的就是一個標準的美人。此時抬頭看看坐在對面的爸爸,就知道突變是品種改良的最好方法。
Esthel才十歲,可是已經有大家閨秀的樣子:雖然她的法文說的不是很好,但是問她問題,她一定慢慢的仔細回答。用餐的時候,會知道要幫全桌的人倒水,看她小小的,甚至手還不夠長可以倒到對面的杯子。吃東西的時候,她沒吃飽還想再拿,也是一一問完全桌的人是不是都吃飽了,他才拿了最後一個。唉…她才十歲,想想我十歲的時候有沒有她的一半懂事。當下很想打包一下,把他帶回家當女兒,他聽到以後,就問我說:中文的不要怎麼說…..ㄟ,妳也太直接了吧。
晚餐後,大家圍坐在火爐邊聊天,應該是我『白目』的問到:東德跟西德的人看起來有沒有一樣啊?然後就不可收拾了…..(我同事是西德人,他太太是東德人),先從失業率開始『談起』,然後口音,之後就是東西德相互間的刻板印象,社會福利與濫用,接下就是資本主義槓上共產主義….連那種『被共產主義教育過的腦袋很難改過來』的話都出來了…...聽的我那的大陸同事頗尷尬的,還好他們說上興頭,就乾脆用德文說不翻譯了,我們也落得清閒。
在壁爐前面暖暖又懶懶得坐著,想到Esthel跟另外三個小朋友,突然很羨慕我這個同事,真的是人生如此,夫復何求!沾染到他們家的感覺,我第一次在法國有『家』的感覺,很後悔沒有幾瓶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