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usion』算是一個流行的字眼,如果以意思翻譯的話,可以翻成『無國界料理』。廚師熟悉兩種以上的料理菜系,加以融合創出自己風格。很多餐廳都喜歡以『Fusion』來形容自己創意特例的料理。天才與瘋子常是一線之隔。同樣,一不小心『Fusion』就會變成『四不像』料理。
 
失敗的Fusion有好幾種,一種在台灣也蠻常見到,就是自己號稱『正統XX料理』,其實自己作的是Fusion料理也不自知,最近看很多BLOG介紹一些台灣號稱的法式料理餐廳,然後配湯是『玉米湯』,這實在是太驚奇了,在法國幾年來,從來沒在餐廳看過有玉米湯這種菜,也不是說玉米湯不適合法國料理,不過總不能到個廣東菜館,然後前菜端個生魚片上來。巴黎十三區的中餐館,那也是fusion一絕,不知道自己是在吃越南菜還是中國菜,不過外國人倒是吃得很高興。另一種則是沒Fusion成功,兩種料理的精神沒有混合成功,只是兩邊都沾了些皮毛,然後變成一個大雜匯。
 
要舉出失敗的Fusion實在是太簡單了,但是要想出一家成功的fusion料理卻不是那麼容易。畢竟數千年的飲食文化,要在一夕之間創出一種新的料理風格,並不是簡單的事情,相反的,要失敗卻不難:只要隨便找個A國廚師給她本食譜作個B國菜,馬上Fusion就出來了,像在巴黎很多中國人開的日本料理店都充滿這種fusion的感覺。Fusion這個字,如果現在拿來形容餐廳風格,一點點貶的意味或是酸的感覺就出來了,畢竟成功者少,失敗者多。
 
隨著法國菜的強勢,很多法國廚師出國到各地工作,他們在當地看到不同的料理精神,不同的食材,他們也把這種國外經驗,帶回法國,注入法國料理的精神中。新的法國料理,除了創新之外,也用了很多國外的元素。
 
(Pre Verre令人難忘的巧克力蛋糕香草冰淇淋佐麻油)
其中一派就是『香料料理』,他們大量引用新的香料,加入法國料理當中。中國的薑,蔥;日本的WASABI,東南亞的香茅,印度洋的肉寇與咖哩,這種香料料理可以說是目前的顯學,最新的三星大廚Roellinger就是玩香料出名的。R堆薦並頗受好評的Chamarre其實也是玩香料玩得非常兇。另外小酒館等級中的Ze kitchen跟Pre verre也是雙雄,廣受好評。而跟 Chamarre主廚係出同門的Pascal Barbot則是走另一種『香料料理』,不採用異國香料,相反的,他們找尋法國各式的『新香料』:海邊的小花,山上的植物,用這些『香料新生力軍』,給於法國料理新的味道。他所開的兩星餐廳L’Astrance,是巴黎最難訂的餐廳之一,其成功可見一斑。這些R之前去吃過的香料餐廳來說,我會說他們是『新法國料理』,而不會說他們是fusion料理,因為除了香料是引用外國料理以外,料理的精神,手法,都是道道地地的法國菜。


(Astrance的料理,上面的紫花有生蠔的味道)
 
Ze Kitchen也是一家玩香料聞名的小酒館。當我在Pre Verre有一次滿意的經驗,這家跟Pre Verre常同時拿來比較的餐廳,也就令我非常想經驗一下。另外上次去Fooding的時候,Ze Kitchen的表現實在太搶眼了,他煮的烏龍麵實在非常好吃。怎麼說都要去本店吃看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ck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