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怎麼走?
....幸福....請右轉

這是不小心在網路上發現的一個猜謎遊戲。考考大家對於酒與食物搭配的認識有多少!
作者Emmanuel DELMAS是一個侍酒師,他有一個自己的網站http://www.sommelier-vins.com/,他曾經在幾家蠻知名的餐廳工作過。我自己玩了一下,覺得他的題目難易適中,還蠻有挑戰性的。所以R特別徵求DELMAS的同意,翻譯出來,讓大家玩玩!
遊戲方法:
總共有十題,每題有三個選項。所以亂猜的話應該會有三分。
請想參加的朋友,用留言的方式寫下自己的答案,答案形式請寫成1.a 2.b 3.c.........每天R有空的話會上來宣布得分!
(這會不會太慘忍了?!不要擔心,R自己分數也沒幾分...................)
過一週後,R會宣布答案,到時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討論一下這樣的搭配是不是你心中最好的選擇!
如果玩得人太多的話,我會想其他的方法宣布答案,請大家自己上來報自己的分數摟。
因為這是DELMAS好心提供這個益智問答,請在回中文寫上答案的同時,同時貼下面這句『Merci Emmanuel』,他說他會上來看歐!
(We thank for Mr. Delmas provided this intereting Quiz, please wirte down your answer with this sentence 『Merci Emmanuel』)
問題 1
什麼酒最適合搭配鵝肝與甜煮大黃?
a. 1995年的Riesling晚收型甜酒
b. 匈牙利的Tokaji Essenzia甜酒
c. 2005年Sancerre的不甜的白酒
問題 2
那個時候最適合吃鵝肝
a. 當作前菜,在一餐中最開始的時候
b. 開胃小點
c. 在主菜後面,甜點之前
問題 3
什麼酒最適合搭配巧克力火鍋?
a. 1996年自然型的甜波特(Porto)酒
b. 1999年的Jurançon的甜酒
c. 1969年波瑪(Pommard)的紅酒
問題 4
什麼酒最適合搭配crottin de Chavignol(山羊乳酪)?
a. 1996年梅鐸(Médoc)區的中級酒莊(cru bourgeois)紅酒
b. 1995年Tavel型的玫瑰紅酒
c. 2004年Sancerre的不甜的白酒
問題 5
什麼酒最適合搭配洛克弗乳酪(roquefort) ?
a. 1995年蘇玳的自然甜酒
b. Muscadet型的白酒
c. Languedoc型的紅酒 問題 6
問題 6
什麼酒最適合搭配小羊肉?
a. 柔潤清淡的紅酒,像是2003年村莊級的薄酒萊
b. 1998年的Pauillac紅酒
c. 很順(fluide)的紅酒,像是2001年的poulsard du Jura
問題 7
什麼酒最適合搭配硬水煮蛋與美奶滋?
a. 白酒
b. 紅酒
c. 不適合配酒
問題 8
什麼酒最適合搭配魚?
a. 濃而豐富的酒,像是2003年的Bandol
b. 複雜型的紅酒,像是2000年的St Julien
c. 柔和的紅酒,像是1998年的Sancerre紅酒
問題 9
什麼酒最適合搭配反蘋果塔(tarte tatin) ?
a. Jura地區的黃酒(Vin Jaune)
b. Jurançon的甜酒
c. Pauillac的紅酒
問題 10
那種酒適合作為開胃酒?
a. 甜白酒
b. 香檳
c. 自然型甜酒
大家加油摟!?
Baba是一種法式的甜點,
Clara名人寫了篇關於Baba的文章,引起我的興趣,去查了一下BaBa這個甜點的歷史。
Baba是一種蛋糕,浸在蘭姆酒與糖漿中,是一種非常傳統的法式甜點,不過他可是有著複雜的歷史。
BaBa跟百年後的居禮夫人一樣,都是來自於波蘭,在法國茁壯成名。BABA這個名子也是波蘭文來源,babka。意思是老婦人。
Baba怎麼來的,他很可能是跟Stanislas一起來到法國的。
Stanislas原是波蘭國王,但是在一場戰爭中,失去他的領地,流亡後跑到LORRAINE地方,在這邊定居下來,他的女兒跟法王路易十五結婚,他也成為法王的岳父。
他從波蘭帶來了法國的皇后,與廚師與甜點師傅,Baba就是這樣來到法國。
身為甜點,在1767年,一封DIDEROT寫給 Sophie Volland 的信中,第一次出現BABA這個字。在一本1806年出版的書中,也提到說BABA是Stanislas引入的。不過到現在這時為止,可以考據的資料中BABA都是一種乾的蛋糕。
到1839年,出了一份食譜,上面仔細記載了BABA的作法,頗類似今日的作法!有趣的是,他註明說:『STANISLAS他們常常以甜酒或是tanaisie當成沾醬搭配BABA食用』不過也有人推測他們是搭配TOKAJ,一種匈牙利的甜酒,到現在一家推出號稱STANISLAS時代菜單的洛林餐廳,他們的BABA還是沾TOKAJ呢!這是第一次BABA跟酒扯上關係的文字紀錄。
不過RHUM跟BABA的關係,則是來自巴黎一家很有名的甜點店,Stohrer,這家到今天還營業的甜點店,其實就是Stanislas嫁女兒的時候,一起前來的甜點師傅在巴黎所開的店!那些甜點師傅的後代早在1835年,就開始把BABA泡在RHUM酒中,成為今天BABA的樣子,而風行世界!
大家都說巴黎扒手很多,根據不負責任調查,十分之一的台灣旅行者都有被偷過的經驗。聽過一個很悲慘的台灣旅行者的故事,他們在蒙瑪特被扒手扒掉錢包一枚,去報警的過程中又被扒一次,報案完後回旅館在被扒一次。
最離奇的一次,是在蒙瑪特附近,朋友來巴黎玩,兩個人在地鐵上聊天,聊到一半,看到阿拉伯扒手團上車,趕快報給朋友說小心一點,阿拉伯扒手團很好認,一團四五人,上車的時候會分別從不同門上車,上車以後,會用手勢跟眼神溝通回報有沒有『肥羊』,如果有的話,他們會開始擠到那附近,如果沒有的話,他們會馬上下車到下一個車廂。扒手團過兩站以後,好像沒有找到目標,下了車,我正在跟朋友解釋巴黎地鐵治安很糟糕,要小心的時候,旁邊一個法國女生對我擠眉弄眼,暗示『後面後面』,一驚之下回頭,看到一個7-80歲,滿頭白髮的『阿媽』,正在把他滿佈皺紋的手伸到我朋友包包裡面,我跟朋友驚訝下巴都快要掉出來,連話都說不出來,更不要說阻止,看到我們發現,她就慢慢的把手伸出來,然後慢慢的把頭轉開,看著窗外。剎那間變的好尷尬,車上的人看著兩個亞洲人,兩個亞洲人看著那個白髮老婆婆,該不該叫警察呢!?
其實叫警察也不一定有用。
前幾天出門的時候,隨手拿了本中文的旅遊書,在車上看著。沒想到書上的中文,使我這的算老巴黎變成了『菜鳥觀光客』,變成了他們眼中的肥羊。
下了車,正在穿過地鐵出口處的閘門,一個阿拉伯人從左邊的閘門衝出來,跑到我前面蹲下抓著我的褲管,然後抬著頭看著我,無辜的眼神說:你的腳你的腳,不要採到。運動神經反應比較慢的我,還沒搞清楚發生什麼事情,不過他抓褲管的手法實在特別,兩手分別抓著褲管口,平整的抓著邊緣,與其說是在阻止我,不如說好像在幫我量褲管,感覺是『叔叔有練過歐』,有『抓褲管專業』。另外那個無辜的表情也過於平板,實在是太奇怪了!怕我採到你的東西,好歹表情也緊張一下吧!
就是這種不敬業敷衍了事的演技,就算反應跟烏龜一樣慢的我都懷疑起來,他奶奶的,這種『工作』態度,難怪你們只能當『自由業』。
啊!終於遇到了鼎鼎大名的『抓褲管』集團。想當年在馬賽的大陸朋諄諄教誨:『重點不是前面,是後面』。那個銀髮碧眼,壯的跟牛一樣的姓『烏不列』回族朋友緩緩說著:『前面只是吸引你注意,說什麼不重要,他就是要嚇到。當你嚇到往後退一步,撞倒後面埋伏的伙伴,他就會順手扒走你的錢包,由於你撞倒他們,有身體上接觸,錢包被抽出來就不會有感覺。你就糟糕了。』『那天我不知道為什麼,口袋裡放著幾千法郎跟幾百塊美金,就這樣不見了......』
長期以來都沒有忘記朋友的慘痛故事,出門幾乎不帶現金。沒想到他說的故事,在幾年後竟然發生在我身上。
沒時間回想了,停住腳步,然後趕快伸手壓在後面口袋中的錢包,大喊:你在幹嘛!
果然後面兩個人馬上就貼上來了,手也往我身上靠過來。果然是有同夥,人還不少!
我整個人被三個人包在出口閘門,後面兩個人往前擠著,兩側是扶手動不了。
前面那個人還是一直抓著我的腳,整個僵在那邊,還好法國小偷還有基本道德,不會來硬的。不然這個狀況下,幾乎是沒有勝算。
眼看無法到手,前面的人就打圓場說:你腳邊有一包煙,是你掉的嗎?我卡住你是要你不要踩到這個。
我很火大的說『走開,我知道你在幹嘛,我不抽煙,這不是我的煙,不要演戲!』
後面兩個人馬上從我旁邊穿出去,好像若無其事的要出車站。
『抓褲子先生』站起來,讓開了路,但還不死心的演戲(要演不會早點演)『我是為了這包煙,你不要的話我要』
『你還以為我不知道!你們這群小偷!給我出去這個地方』
那兩個人發現演不下去了,就跑去跟『抓褲子先生』講了兩句話,三個人若無其事的離開車站。
我還在氣頭上,但是也有點嚇到,我在的出口是沒有地鐵工作人員,剛剛發生事情的時候,也只有我們四個人,他們如果用搶的,我也是沒有辦法。
正在發楞的時候。另一台地鐵進站了,一些乘客也三三兩兩出站,此時看到一個父親掛著相機,帶著兩個小朋友,看起來是個亞洲觀光客來巴黎玩。看著他們想:你們如果遇到剛剛那個情形,你們也許就沒有辦法跟我一樣全身而退,你們的假期也就毀了。
想著說今天的好心情都毀了,正打算出站的時候:那三位扒手又回來了。我實在很火大,你們才剛剛失風,竟然那麼囂張的回來,你們膽子也太大了吧!不怕我報警嗎?!(事後證明果然是不怕)。我看著那個不知情的爸爸正高興的帶著兩個小朋友走過那群扒手旁邊。
原來犯罪離我們那麼近,只是我們不自覺。
之前看到的報導,受訪的扒手說『為什麼我要當扒手!?你知道當扒手一個月可以賺五六千歐元,你告訴我什麼工作比這個賺得快?!』
想到那個猥褻的阿拉伯人,等下又要拉住某人的褲子,裝出那噁心的表情............
『我不能讓他們毀掉別人的快樂,起碼不能在這裡!』
他們看到我還在,有點訝異,我惡狠狠的看個他們,正在他們若無其事要進地鐵時候,我對他們大吼:
『你們在這邊幹嘛!給我滾出去這裡!』
『先生你搞錯了,為了一包煙需要這麼生氣嘛!?』
『給我滾出去!你們這群小偷!』
這句話說出去的時候,地鐵站裡面兩三個旅客驚訝的看著這三個人。
那位『抓褲管』的有點惱羞成怒,隔著玻璃門跟我對罵。
『你有問題啊!不就是一包煙!』
『你們給我出去,你們這群小偷,不然我要報警歐!』
『你是神經病』
說完他們三人下了地鐵,準備搭車。
我實在太生氣了,小偷可以這麼囂張,這還有法律嗎!
我馬上按下地鐵裡面的對話鈕,跟地鐵工作人員聯絡。
『什麼事啊?!』
『地鐵站有小偷,我遇到小偷』
『歐!你需要去報警!』
『對,我就是希望你幫我聯絡警察,或是維持秩序人員』
『先生你必須自己去警察局報案,說你被偷了,警察局在.........』
『他們沒有偷成,我沒掉東西,但是他們還在車站裡』
『那你還是要找警察,我沒辦法』
『你不能聯絡警察來嗎?!小偷還在地鐵站裡,他們會偷別人』
『.........這不是我們的工作歐,你需要跟警察聯絡』
『你們RATP不是有自己的安全人員,請你聯絡安全人員過來』
他說了一句我沒聽懂的話,但是大意就是不行!
『我說那你廣播一下說,這裡有小偷請乘客小心』
『不行啦!你還是自己去找警察吧!』
我聽的實在是又驚訝又火大,這就巴黎地鐵局時時強調:
『為了大家安全,請大家一起合作,通報不正常情形』
『我們盡全力維持巴黎地鐵的安全』
原來他們就是這樣維持巴黎地鐵的安全,難怪巴黎地鐵的小偷多成這樣。
火大了。我大聲喊:
『我現在遇到小偷,我也跟你們RATP(巴黎地鐵交通局)說了,我現在要你們馬上派人來處理』
說完我就在那邊等.......
一分鐘.
兩分鐘..
三分鐘...
跟我對話的那個工作人員,就在這個地鐵站的另一個出口,他就算用爬的,或是用倒立走,三分鐘也該到了。
五分鐘....
十分鐘......
等到十幾分鐘後,我放棄了!
跟法國的同事抱怨,我被偷了,以及我跟RATP工作人員交手的事情。
意外的,他們對於我被偷深表同情與意外:
『原來巴黎扒手那麼多!』『扒手這麼囂張啊!』
但是他們對於接下來的故事:
『這不會讓我意外』
『你不知道這些公務員的原則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你是第一天跟這些公務員交手嗎?!』
這就是法國的效率.....法國打擊犯罪的決心.......
我雖然不是第一次見識到,但是我還是要說
『法國的官僚比小偷還可怕......』
人年輕的時候,總是會有點神經不正常。
有次半夜,發起瘋來,從台大走回社子的家,從距離來看,那也不算是個挑戰,不過當時身為一個好吃懶做的標準台灣大學生,這樣的確標新立異。不過經過新公園的時候,路兩旁的『朋友』看著我的表情,也算是小可怕。
也曾經在大學宿營,一天走個3-40公里,不過一群人走,除了走的很幹以外,感覺也沒那麼了不起。
後來聽說吾友『狐大』的阿爾薩斯步行之旅,跟狐大比起來上面那個簡直是小朋友玩辦家家酒。才覺得自己實在浪費了青春的狂妄,沒幫自己留下個可歌可泣的紀錄。
想想,唯一能拿出來說嘴的,大概只有一天開了一千三百公里的『巴黎』『聖米歇爾山』之旅可勉強拿出來嚇人。可惜比較偉大的應該是車上的乘客,在彌留的司機開著150公里小時,車飆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高速公路上,還能置生死於度外的呼呼大睡。
朋友想回柏林探望家人小孩,搭了他朋友的順風車回去了。不過回程卻沒著落!
如果沒有事前訂好火車或是機票,那巴黎柏林的交通費可能要2-300歐元。
所以他決定:搭便車回來。
神經病!我回他說,你怎麼知道哪一台車要回巴黎?!而且誰會免費載你呢?你不怕流落街頭嗎?!
『嘿嘿』,他冷笑著回答。
他一早就跑到高速公路休息站,有禮貌的一台台車的問『我想去巴黎,有沒有人可以載我一程?』。
當然是沒有人要來巴黎,因此他搭了一台前往科隆的車,再快到科隆的休息站下來,繼續問:『我想去巴黎,有沒有人可以載我一程?』
當然是沒有人要來巴黎,還是問到一台要到比利時Liege的車,同樣的故事,在Liege附近的休息站,繼續問著:『我想去巴黎,有沒有人可以載我一程?』
Oui!有個巴黎人要回巴黎。
聽到這個故事,張大的嘴巴差點和不上來,我說你都不怕有萬一嗎?!
『這有什麼好怕的?!而且這讓我想起年輕時候的感覺。』
唉!那種年輕時候的衝勁到哪去了呢?
德國優質蜂蜜
(歐石南蜂蜜)
在PTT的美食版看到有人問『有沒有人知道德國的優質蜂蜜?!』
唉呀!原來『德國優質蜂蜜』名氣這麼大,還傳到台灣去。
以後在也不能豪邁的用手指挖來吃了。下次得用WMF的刀,配上BERNADAUD的盤子,沾點剛出爐的棍子麵包才是。
大概沒有人不喜歡吃蜂蜜吧?!沾了蛋汁剛煎好熱騰騰的『法式土司』,加上蜂蜜真是不錯。簡單一點,冰水稀釋的蜂蜜水,炎熱的夏天中最好的度暑良伴。
在台灣的時候,對蜂蜜的印象,不外乎就是『純龍眼蜜』,似乎好像沒什麼特殊的賣點,偶爾聽說有那種蘋果蜜,不過也難見到。討論來討論去,都是在『不純殺頭』的純度問題上。
記得一年的初春清晨在德法交界的史特拉斯堡,剛剛逛完大教堂,走到旁邊的早市上,有一個老人家的攤位吸引我的注意:攤位上都是蜂蜜,不同顏色的蜂蜜,一時興起跟老先生談了起來,老先生對於這個亞洲人會說法文,還對蜂蜜有興趣,非常高興,大方的讓我嗜吃了各式各樣不同的蜂蜜:在這邊我也找到我最愛的蜂蜜:Sapin松樹蜜。從此,我也開始追逐起不同蜂蜜的風味。
以產地來說,法國有幾個有名的產地:『阿爾薩斯』『普羅旺斯』『科西嘉』。
1. 普羅旺斯:因為這邊有許多向日葵,油菜花的種植,所以蜂蜜的產量不小。此外,這邊有很多地中海植物特有的花蜜,像是薰衣草『lavande』,迷迭香『romarin』。普羅旺斯的蜂蜜也有INAO的IGP認證制度。
2. 阿爾薩斯:阿爾薩斯的『森林型』花蜜非常有名,像是椴樹,或是松樹的蜂蜜,其中產於弗日山區(VOSGE)的松樹蜂蜜還拿到產地管制的認證(AOC)。
3. 科西嘉:整個科西嘉的蜂蜜也同樣的有產地認證管制,這邊的橙花蜂蜜非常有名。
有AOC管制的產地蜂蜜,並不是非常容易找到,像是科西嘉的蜂蜜,我一直想吃到他的橙花蜜,可是在巴黎沒看到過。一個好方法是到當地旅遊的時候,去當地的市集,一定會找到當地的蜂蜜。此外,巴黎各個傳統市場或是農產展,常有鄉下來的蜂農,這時候有沒有AOC來保證品質就不是這麼重要,因為通常市場上都可以試吃,標籤寫什麼都是騙人的,吃一口看自己喜不喜歡最重要
法國的蜂蜜,有根據『花種』或是『環境』這兩種分類:根據花種,常見的有:
向日葵『Tournesol』:
油菜花『Colza』:這兩種蜂蜜的產量佔法國蜂蜜的大宗,不過平凡的出身使他們會標成『蜂蜜』,不特殊指出他們的花種。
薰衣草『Lavande』:這是普羅旺斯地區很有名的特產,花蜜中有很濃薰衣草香味,算是香味很強的蜂蜜。曾在亞維農一家一星餐廳,吃過一個非常特別的烤布蕾,裡面有股淡淡的花香,非常的典雅,後來才知道是用薰衣草蜂蜜調味的。
剩下有幾種比較少見,但值得找一找來試試看的:
栗子『Châtaîgnier』:淺棕色,味道很明顯但是不會很重,有點木頭的味道。
椴樹『Tilleul』:深黃色,味道明顯清香,蠻適合搭配花草茶。
洋槐『Acacia』:顏色偏金黃,味道很清淡,跟一般蜂蜜味道類似。
橙花『Orange』:淺黃色,極淡的橙花味,入口的甜味明顯有一點刺激感。
歐石楠『Bruyere』:偏棕色,酸味比較明顯,入口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像是普羅旺斯夏季的山區。這樣說有點抽象,不過歐石楠的味道,不就是歐石楠的味道嗎?!
松樹『Sapin』:這是我最愛的蜂蜜,顏色非常的深,入口有強烈的味道,有點類似中藥與甘草味道。家裡有隨時都有一瓶松樹蜜,冬天天冷的時候,含一口在口中,慢慢吞下,感覺非常好。
(松樹蜜)
以環境來分的話,常常就是以季節跟養蜂附近的自然環境來區分,同常不是同一樹或是花種。像是
春蜜『Miel de printemp』
夏蜜『Miel d’été』
森林蜜『Miel de Forêt』
說到優值德國蜂蜜,櫃子上就有一罐,還有一個小故事。實驗室德國朋友來家中拜訪,拿來了一罐蜂蜜當伴手禮,一般的果醬吃完的空瓶裝的,沒標籤,還有一些漏到外面,有點狼狽。朋友說是住在法蘭克福附近的爸爸自己養蜂得到的。吃了覺得味道很好,滑順而沒有任何不舒服的刺激味。
(法蘭克福直送『德國優質蜂蜜』)
比較驚訝的是,曾經見過一面的同事爸爸,年紀也不小了,怎麼看也不像個身強力壯的農夫。且身為一個醫生的父親,為了生計還要辛苦的養蜂,而一瓶蜂蜜也賣不了幾百台幣,要養家活口,要收多蜂蜜才行啊。想想也真可憐。就覺得這瓶蜂蜜有點那種『血汗農場』的產物,想起大學中通老師劉季倫控訴南非血汗農場的名言的『當在喝CERE的果汁的時候,就是喝南非農奴的血』,實在有點吃不下去。
直到最近跟同事聊天的時候,他無意說到『我爸爸的別墅….』,我驚訝的問:『你父親不是貧窮的養蜂農嗎?』他聽了大笑跟我解釋:他說我爸爸以前算是個小實業家,賺了一筆以後退休了,退休以後嫌生活無聊,決定重拾年少興趣,養養蜂接近自然。我問說養蜂不是很辛苦,然後賺不了幾個錢?!他說『你以為我們兩個念那麼多書可以賺得比較多嗎?!』
他說養蜂固然蠻累的,三不五時要被蜜蜂叮咬,直到都沒感覺為止。不過隨著德國人口老化,養生食品變的非常流行,尤其在法蘭克福附近的有錢老人又多,結果他父親養來當興趣的蜂蜜,因為沒有任何『人工餵食』,可以冠上『有機』(關於這點我跟同事爭論過,我說法蘭克福附近那麼工業化重污染的地方,真的可以算是有機嗎?他說那些買的人願意這樣想就可以了….),變成市場上的搶手貨,價錢比一般蜂蜜高兩三倍,但是還是供不應求。他說除了自家吃以外,幾乎沒有任何庫存。看在是好朋友的份上,才拿這給我的。原來我們家那瓶不起眼的蜂蜜,有這麼搶手的身分啊!
談著談著,唉!以後還是去法蘭克福養蜂好了…………..
前幾天生日,去了一家餐廳慶祝(餐廳名就先保留好了)。
這家餐廳在巴黎除了由MOF主廚的精彩菜餚外,同時也以『酒』聞名:餐廳內90年代新建規劃,有號稱巴黎最精彩藏酒的酒窖,有妳想像中所想得到的夢幻酒,而這家餐廳當家坐鎮的侍酒師,是世界侍酒師冠軍『Enrico Bernardo』。網友燻飯大有一篇文章介紹這位先生的新書,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在這樣的餐廳用餐,實在是很難忍住不點酒,看看這位世界最佳侍酒師,能給客人的美食經驗帶來怎樣的驚奇。
菜單上的套餐套餐,可以選擇由侍酒師推薦,單杯的配餐酒。
這種套餐酒,不會是太貴的酒,但是可以看出侍酒師找酒的功力,與配餐的手法,值得試試看。
這個配餐酒總共有四杯,兩杯白酒搭配前菜,一支紅酒搭配主菜,最後以一支甜白酒收尾與甜點搭配。
1.
Clos la Royauté
2003
AC Savennières
Agnes Laffourcode
第一杯酒喝下去,就知道這個選擇真的是對了,自忖酒展跑了不少,酒喝了不少,沒想到Bernardo在羅亞爾這個不是很知名的產區,可以找到這麼精彩的酒,『世界最佳釀酒師』真的是名不虛傳。
這支酒是由羅亞爾河最主要的品種,『白梢楠』(Chenin Blanc)釀成的。我自己蠻喜歡白梢楠這個常被低估的品種,他略帶蜜糖般的香味,適當的酸度,入口帶點甜味的味道,很投我的味道。可惜這個品種的酒豐富度常不夠,有時日照不足加上白梢楠本身的特性造成酒的酸度過高,也會讓人不喜歡。Savennieres是羅亞爾河中一個很棒的產區,其中還有兩塊羅亞爾河少有的兩塊Grands Crus: Roche-aux-Moines與 Coulee-de-Serrant。
這支酒的風味,帶有白梢楠幾個討喜的特點,糖漬水果般的香味,成功羅雅爾河酒區酒該有的適度酸味,最大特點,是下的剛剛好的木桶,橡木桶的香草般的味道與白梢楠完美的混合,達到一個不可思異的平衡點,使得兩個味道融合到分不出來,而本身酒的豐富度,也許是因為這個酒荘剛好緊接在Grands Crus產區,酒的豐富度也是羅雅爾酒區少有的:卓然不同的香味與口感,卻隱隱約約有高級布根地白酒的神韻,可以說是一個新的體驗。
2.
Premier Cru-Les Gravières
2004
AC Santenay 1er Cru
Jean Marc Vincent
這個離夏山-蒙塔榭不遠的產區,白酒的水準也不差。
十分棒的布根地酒,該有的豐富口感與精彩的『奶油乾果』喉韻都在。白酒常見的缺點幾乎感覺不出來。
算是非常成功。
3.
Charles Melton
2000
Barossa Valley
Cabernet Sauvignon
Shiraz
Australia
這也是今天的驚豔。
端上來的時候,對於他是支『舶來品』有點小不爽,不是『法國酒』優越感作祟,而是覺得人在法國,應該享受這塊土地的物產。澳洲酒應該留在有一天去澳洲玩得時候享受。尤其,而倒出來的時候,深紫紅色甚至有一點偏黑的顏色,讓我聯想到隆河甚至是味道更重的朗格鐸產區的濃重紅酒,這種酒的過重的單寧與口感我一直無法適應。
不過試飲時候,簡直是嚇到:標準的濃重紅酒香味,Cabernet 的穩重高雅與Syrah的活潑辛辣的香味很明顯,如口也一如期望的有很重與豐富的口感,那種南法『熾熱』型紅酒的感覺馬上浮現在舌上,經其的事情發生了,竟然沒有一丁點的單寧味,厚重型紅酒那種咬舌的單寧不見了?!
第一個感覺是:不可能!如何把這麼豐富的『物質』從葡萄抽取出來,卻完全沒有抽取出單寧,這是不可能的。我一定是味覺壞掉了,或是因為食物影響造成我對單寧的味覺減低。
馬上請侍酒師過來請教這個問題,他回答說:先生你說的沒錯,這支酒就是沒有太多的單寧,尤其又稍微陳年了一點,幾乎是感覺不出來。
我反問到說,以我對葡萄酒的認識(法國葡萄酒,我只懂這個),這樣豐富『物質』的紅酒,無可避免常會有很重的單寧。為什麼這支酒不會?
『的確這不是件容易的事,釀酒的葡萄必須在恰好並均一的熟度,釀酒時候壓汁技術,發酵溫度控制,都必須要特別注意與調整,才可能會釀出這樣的酒。』
『真的會有這樣的酒嗎?』
『這種酒不是很常見,因為很容易失敗,但是你手上不是有一杯嗎?!』
沒有單寧的『濃紅酒』(這還算濃紅酒嗎?!),喝起來真的很特別,但是沒有單寧的酒真的比較好喝嗎?!
喝起來還是覺得少了一種感覺,說不定是見仁見智。
不過真是見識到啊,原來好酒與美食的世界還有這麼多有趣的東西!
4.
Cruvée de Marie-Kattalin
2002
Domaine de Souch
AC Jurançon
很精彩的甜酒,屬於比較濃的Jurancon,靠近Sauterne的感覺,味道豐富度也夠,酸度適中。
我自己很喜歡這種Sauterne型白酒,不過因為對『苦味』很敏感,而Sauternes型的白酒卻常有這種味道(我想應該是『硫黃』造成的),因此能讓我滿意的不多。
這支就算是很棒的,這種雜味幾乎感覺不出來。
餐後,還跟了侍酒師走了一趟參觀了他們的酒窖,意外的是酒窖非常的小,不過裡面的酒真的很精彩。聊天過程中才知道,這裡有五個侍酒師,難怪可以提供這麼精彩的服務。
這一餐下來,真的是有被侍酒師服務到的感覺,我所謂的服務到,不是倒倒酒,聊聊天,而是他們以對酒的專業認識,推薦出很棒的酒。
後記:
因為對第一支酒實在印象深刻,努力的想買一些來放著,不過幾個網路酒商處都沒有,最後只好用GOOGLE找出酒荘的聯絡資料,直接跟主人聯絡買酒。這家酒荘位於旅遊景點Angers附近,大家有機會去那邊玩得時候,說不定可以把這個產區放在旅遊景點之一,邊玩邊找好酒歐。
昨天晚上那場比賽,法國展現出王者風範,幾乎全場壓著巴西打..............
在地區資格賽,預賽這樣一路跌跌狀狀走後門般的溜進決賽,
在16強對西班牙就已經有超水準的演出,昨天在不被看好,賭盤賠率5.5比一的狀況下,擊敗巴西!
終於有磨合出法國隊的默契與隊型!
賽後巴黎就跟瘋了一樣,全部的人歡呼大叫,
比台灣當年打敗韓國進軍奧運的時候還要瘋狂,
一堆人衝到街上慶祝,附近的路上,
所有的汽車都狂按喇叭,慢慢在街上遊行!
氣氛越來越熱烈,開始把路都圍起來.....
地鐵中,往凱旋門的所有班次都爆滿,載滿瘋狂的球迷,
車上的球迷拍著車廂跟玻璃吶喊著,當車輛進站,車上與要上車的球迷更會大肆嘶吼慶祝......
他們跳躍著,狂呼口號『Qui ne saute pas n'est pas Francaise』(不跳起來的都不是法國人),
整個車廂瘋狂的搖晃著,慶幸巴黎地鐵還算堅固,沒有被翻掉......
凱旋門附近已經擠滿了,巴黎市政府非常有經驗的,早就放了數千名鎮暴部隊在控制場面,整條香榭大道封閉成為徒步區,給球迷瘋狂的慶祝......
98年法國奪冠的時候,這邊擠入超過一百萬人,瘋狂的慶祝法國的勝利(那天晚上也踩爛了兩千輛車,因為人多到爬到附近的車上慶祝)。
雖然還沒冠軍,不過應該已經有十萬人來這裡慶祝,
現場煙火,旗幟,口號,遊行隊伍把氣氛爆到最高!
『On est en Demi』(我們進入四強)的歡呼不絕於耳.........
High到高點,全場大唱『Ils sont ou les Braziliens』(巴西人你們躲到哪去了!?)...........
現場兩三個穿著巴西球衣的球迷只好尷尬的回:這裡還有一兩個............
到最後,大家『席丹選總統』『席丹選總統』這個口號傳唱著.............法國人真的是愛死他了...............
球迷放煙火,開香檳慶祝,高興歸高興,還是要小心不要被四散的火花跟香檳噴到.......
球迷玩得高興起來,開始排人龍,跳舞.......
根本就是個嘉年華會。
興奮的法國球迷歡慶的同時,巴黎鐵塔的閃燈亮了起來,搭配雄偉壯麗的凱旋門,真是一副『法藍西榮光再現』的感覺。
今天不是只有法國進四強,法國隊下場對手『葡萄牙』也在今天下午比賽勝出,現場也有不少葡萄牙人帶國旗來現場慶祝,
本來以為場面會很火爆,畢竟是下場的對手!
不過兩邊的球迷都非常有風度,互相慶祝今天的勝利,然後互虧.......
Allez les Bleus....法國隊加油...........
其他照片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rickson&book=59
如果說:五歐元(兩百塊台幣左右),可以讓你吃到一餐,從前菜到甜點,還含飲料跟開胃酒,這划算到幾乎覺得裡面一定有陰謀!如果還跟你說,菜餚還是星星大廚『親自動手』煮的,這聽起來就像接到電話說『恭喜你中了本公司大獎千萬元….不過請先匯款繳納稅金』是同等級的把戲。
不過這是真的,一年就是這麼一次!
Fooding活動,每年在六月底會辦一次大型的『Fooding d'ete』,會邀請幾位對於『Fooding』這種飲食概念與活動認同的廚師共襄盛舉,辦一個美食晚宴。形式很像園遊會:辦個Buffet,每位廚師擺個攤位,大家自由拿取,其間還有礦泉水,酒等提供。現場DJ負責熱場,在夏夜的晚上,朋友相約,音樂,美酒,美食!一大快哉!
Inaki Aizpitarte / Le Chateaubriand, Paris
巴黎『美食小酒館』中的明星。 優雅乾淨的手藝,像是法國足球隊中的『亨利 Henry』,不可獲缺的角色。
Pierre Gagnaire / Restaurant Pierre Gagnaire, Paris
美食界傳奇人物,法國『分子廚藝』代表,同名餐廳Pierre Gagnaire是米其林三星加上GM19分這種夢幻般的評價,可以說是法國美食界的中堅,美食界中背著重大意義的10號球衣的『席丹 Zizou』。
William Ledeuil / Ze Kitchen Galerie, Paris
『美食小酒館』中的香料高手,GM給予愛心評分,他位於左岸Odeon附近的餐廳,一直是我的清單中前三位。
Mariko Ueno, créatrice culinaire
日籍傭兵,實力不詳……..
Thierry Marx / Château Cordeillan-Bages, Pauillac
Thierry Marx是法國美食界最新升起的大星,亮到不能再亮,今年拿下GM年度最佳廚師頭銜,他位於Pauillac的兩星餐廳,被米其林選為『明日三星候補』的榮耀,積極想升三星的他,動作頻頻且積極,跟法國隊中那個專門來回跑動,製造機會的前鋒『特雷澤蓋 Trezeguet』相似!
Marion Chatelain, Emanuelle Tardy et Danièle Gerkens/ Häagen-Dazs
最後是美帝為顯示『美法友好』贊助的哈跟達司冰淇淋。
替補名單:到現場才發現還有替補球員
ALBERTO HERRAIZ / FOGON, Paris
巴黎最好的西班牙餐廳
待續……….
有人問,如果來法國玩,該在哪裡買鵝肝醬。
在這邊提供一點點資料:
****
鵝肝有幾種:
1.罐頭裝或玻璃瓶(室溫):這種是全熟鵝肝醬,不建議買。味道不好,吃起來,有點像狗食。
2.玻璃瓶(冷藏):半熟鵝肝(mi-cuit)。仍然需要低溫保藏,建議買這種,號稱離開冰箱可以撐一天。
3.鋁箔真空包裝(冷藏):也是半熟鵝肝,會便宜些。不適合攜帶保存。
4.現切(冷藏):這種花樣比較多,可惜不適合帶。
如果要現買來吃,買3或4。要帶回台灣吃,請買2。
****
鵝肝醬以材料分有兩種:
鴨肝Canard
鵝肝Oie
通常鵝肝比較貴,有些人誤會鵝肝比較好。鵝肝味道比較淡,質地比較細。鴨肝相反。我自己偏好鴨肝,鵝肝我覺得味道不夠。
****
如何看標籤:
寫Fois Gras一定是灌食而成的鵝或鴨肝,其他動物肝製品,不可以叫做Fois Gras。
整塊(Entier)製成,還可以看到形狀的價錢比較貴。
碎塊(Bloc)次之,比例越高越貴。
沒有仔細註明的,會比較便宜。
****
鵝肝醬的作法:
鵝肝醬製造多少需要調味,有時會加入其他東西。
一般鵝肝會用酒,鹽以及一些香辛料調味(胡椒、丁香等,各家都有獨門配方)。
如果酒用的好一點,他會註明像是用波特(Porto)或是Muscat甜酒調味。最高級的是用蘇玳酒Sauterne調味。
加入一些酸甜水果也常見:像是無花果(Figue),杏子(Abricot)或櫻桃(Cerise)。
最貴的是加入松露(Truffe)。
加入水果調味的會貴些,但是蠻好吃的。至於加入松露會很貴,端看加入多少松露而定。
****
鵝肝醬的價錢,不考慮罐頭的全熟鵝肝。
大約在一公斤一百歐元上下,貴的大約到一公斤兩百歐左右。
一個人份量(配麵包)約抓30克左右。
****
鵝肝各家有秘方,味道相差甚遠。
個人不是很相信名牌,比較相信自己的口味,吃過好再買是我的原則。
我自己挑鵝肝的重點:香氣重,味道要鮮美,不能有一點點腥味,油脂的滑嫩感要有,入口不能有顆粒感。
要我推薦,我實在說不上來,我覺得最好的一年只來巴黎賣兩次。
我還是寫出來好了:
Quercy Village
Terrie 46150 Catus
Tel: 05 65 22 73 58
這家半熟鵝肝味道鮮美,沒有任何腥味,口感順滑。
SARL OR VERT MAGNOAC
32300 Belloc Saint-Clamens
Tel: 05 62 66 58 45
老先生脾氣不是很好,他大絕招是鹽醃鴨肝 (用鹽把肝薰熟),不加任何調味料。純粹鴨肝味道,鮮美無雜味,口感滑順入口即化。是我覺得吃過最好的鵝肝。
Sarlat室內市場上有兩家賣鵝肝的,離門比較遠的那家非常好吃。
這些沒什麼用,因為連我自己也買不到了........
****
購買地點:
對觀光客,最簡單的地點是百貨公司:
拉法葉百貨:
他的食品館裡面有一個高級食品店櫃臺。裡面的鵝肝味道還不錯,價錢偏貴。種類樣式齊全。
法國幾個大牌子鵝肝醬他都有。時常有試吃活動,可以要求試吃再買。
門口入口處的Dalloyau櫃臺也有賣。
真便宜百貨(Le Bon Marche):
他的食品館內有鵝肝與高級食品櫃臺。有賣Alsace區的鵝肝,與各種加料現切鵝肝。
另外冷藏櫃上也有很多半熟鵝肝。
另外高級食品店Fauchon店裡也有。不過價錢......
超市:
大型超市,像是Geant,或是高級超市Monoprix的生鮮櫃臺,裡面也都有現切鵝肝。
這些地方的價錢比較便宜,品質也不錯。現切鵝肝品質怎麼差,都比罐頭鵝肝好很多。
這些超市中也會有冷藏櫃,會賣自有品牌與一些大牌子的鵝肝。
自有品牌真的蠻便宜的,考慮價錢以後也蠻值得買的,還是那句老話,都比罐頭好吃。
熟食店:
巴黎路上會有很多熟食店,裡面都會有現切鵝肝在賣,也常有半熟鵝肝在賣。
專賣店:
巴黎有不少西南食材專賣店。
我推薦一家Valette
http://www.valette.fr/
他的鵝肝味道不錯,種類非常多樣,價錢合理(總是比拉法葉合理些)。
另外就是他在巴黎的點很多,網站上有列出可以買到的地方。
我不推薦任何名牌,因為那些牌子通常最成功的是行銷,而不一定是產品。
給我留下很棒印象的,常常是那種無名小店的鵝肝,而不是大廠牌--雖然他們都有一定水準。
鵝肝這種很貴的東西,我認為到專賣店或專賣櫃臺買,聽聽銷售人員的介紹,多試吃幾種,總會找到最合口味的鵝肝!
沒有完美適合所有人的產品,感謝上天,一種米百樣人,大家口味不同,我們才有那麼多不同口味的鵝肝可以一一體驗!
另外推薦一個好玩的小東西:Mousse de Foie Gras(鵝肝慕斯)。
他是用鵝肝加一些有的沒有的料打發成的,味道跟鵝肝醬差不多,口感略差,不過價錢非常非常便宜,超市常兩小塊一歐到兩歐元。
如果想要嚐嚐鵝肝醬的味道但不想花太多錢,這是很好的選擇。我就是從這個開始喜歡上鵝肝醬的。
(台灣號稱鵝肝醬常常就是那這個來充數的......)
另外如果有人想買『生肥肝』自己做鵝肝醬。
『拉法葉百貨』一年四季都有生鵝(鴨)肝在賣,而Monoprix大約入冬以後也會有。
Valette妳去他店面訂,兩三天後他們就可以讓妳在店面拿。
做鵝肝醬不會太難的!
位於十三區的L’avant Gout,是我一直很想去的想去小酒館。這家90年代後半開門的餐廳,是新小酒館形式的『創始會員』,當時年紀輕輕的主廚Christophe Beaufront師承Michel Guerard與Guy Savoir這兩位三星超級名廚。快十年過去了,這家位於『法國料理沙漠』巴黎第十三區的小店,拿下GM十四分,是此區最高分的法國餐廳。不過,新小酒館的知名度不是靠指南堆積出的,幾乎沒有一家『新小酒館』拿到米其林的星星,多半是靠網路上年輕人的口耳相傳,與死忠饕客的支持!而Avant Gout在這個圈子中的名氣可是響叮噹。
想在比較熱門的新小酒館吃頓飯,訂位是一定要的。在這個年代,去兩,三星餐廳不一定要訂位,但是這些新小酒館卻最好是打個電話預約,不然在門外看的機會不小。撥電話給L’avant Gout問中午的位置,當然,是滿的。不過跟大部分的新小酒館一樣,問了問一點半兩點,這種第二輪的時段呢?好的,還有兩個位置。這種做第二輪(甚至第三輪)生意,就是新小酒館能把價錢壓到比一般餐廳便宜的原因,一般法國餐廳是不做第二輪生意的,時間一到廚房就打烊。
位於13區的Avant Gout,就離熱鬧的place d’italie兩步路,附近看起來不像商業區,人潮不多。餐廳外表看起來跟一般常見的Bistro沒什麼不同,頂多就是門口那種指南推薦貼紙多了些,進了餐廳裡,時間己近兩點,但是店裡還是滿座,服務生還要婉轉拒絕在我們前後進餐廳,不知死活沒訂位就來的客人。花幾分錢打個電話訂位還是不能省的啊!
門口正對小小的吧台,大約40平方米不到的小餐廳,塞了下二十幾張桌子,連入座都要把桌子拉開,做內側座位的朋友才能入座,我們被分到的位置還是在櫃臺旁邊擠出來的小桌,空間小得連拿個叉子都要小心不要拿到隔壁桌的。小酒館的牆壁上,也許是那種70年代的風格:簡單的幾張海報,或是賽車,或是一個東方色彩濃厚的漢字海報,總是有點離開現實的感覺。不過L’avant Gout倒特別,聽說幾張是主廚自己畫的畫作就掛在牆上,有何不可?!有那種慵懶,適合大聲喧嘩的氣氛不就得了嗎?
老闆娘很快就過來了,匆忙間幫我們收拾桌子並放上餐具。沒辦法,整家餐廳只有三個服務生,老闆娘也是其中一個。服務源源不絕的客人,人手不足,看起來好像已經忙得快不行的老闆娘,還是和善的給了我們個禮貌的微笑,認真的把桌子擦了又擦,仔細的放上桌巾與餐具,連杯子上面餐廳名字的角度,還調了又調,確定角度正確,餐具的位置也穩當後,才滿意的退開。我一直認為,『服務不是給個笑臉而已』,那種認真的態度讓我有被服務到的感覺,當下對這間餐廳有莫名的好感。
侍者拿來了不是紙印的菜單,而是一個大黑板過來,上面密密麻麻寫著料理的名子。都說是小酒館,菜色就是隨者當地市場時鮮而變化,印菜單的速度怎麼趕的上市場上當季蔬果魚肉變換的速度,當然是用黑板寫,每天換比較簡單。龍飛鳳舞的字跡對我們非法文母語的人來說有點吃力,不過字間傳遞出活力,似乎感受到市場上變換著的當季蔬果,四季的變遷,光看菜單就覺得一定充滿新鮮的感覺。當然,在廚師用新鮮材料創作的新菜名中,總會眼尖的看到某一兩道,那種寫在各大評鑑中,萬年不換的菜色;『招牌菜』是也。建議看到了就該點下去,能被稱做招牌絕對是獨門絕技,不會讓你吃完還有得挑剔的空間,大概只能乖乖點頭說好吃好吃。
小酒館小酒館,『酒』跟『菜』一樣的重要。只有那種老闆到處蒐集到的,不貴品質超值好酒,才會出現在小酒館中。有幾間小酒館除了菜以外還以龐大的酒窖,多樣化的酒種,老闆超級選酒配酒功力聞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侍酒師小館』(Le Bistro du Sommelier)。Avant Gout牆壁上也掛者他們的酒單,當然也是用粉筆寫。一般小酒館沒有什麼錢或空間可以有個酒窖,通常是一批批進來,賣完為止,所以這次喝到,下次可能就沒有了。而剛進店裡時,發現店外對門也有家叫做Avant Gout的店,是個酒窖,難怪Avant Gout以他的酒出名,原來有『連鎖企業』的大力加持!